(圖片來源:http://aesop.magde.info/images/DDailyIllustr.jpg)
《伊索寓言》是大家從小就耳熟能詳的故事,
但是了解《伊索寓言》的背景及原由的人其實並不多。
在市面上的版本眾多,數目及內容都有所出入,
然而《伊索寓言》的真正背景及原貌又是什麼?
在網路上所詳盡的資料也不多,只能從學術研究中去探索。
《伊索寓言》最早的形成是由口頭文學的形式盛行古希臘,
在西元出世紀才有撰書出現,但其中一度失傳,至中世紀因為戰亂等,
《伊索寓言》因為其教訓、理念等受到基督教的看重,
因此開始興起許多的手抄本,而後也誕生了許多語言的翻譯版本。
也由於流傳的歷史悠久,其版本跟爭議眾多,
許多知名作家的寓言也會被收納至《伊索寓言》中,也由於其真偽性的難辨,
現在所傳的《伊索寓言》其範圍除了所指伊索本人所創作的寓言外,
還概括整個古希臘的寓言故事,從中世紀所公認的版本加上古希臘以來所傳抄的寓言,
總共約有360篇。
當然其中還是有許多的寓言無法判斷其原創性跟由來,
如:獅子的故事部分,但根據研究在伊索那個年代裡,
古希臘是並沒有獅子的,而這故事可能是由小亞細亞地區索傳入的。
即便版本故事眾多,《伊索寓言》卻深深影響古歐洲的文化及教育,
從古代雅典時期,《伊索寓言》便成為低年級學童的入門教材;
而後歐洲等多數作家都對模仿其作品或是從中擷取素材等。
而為何《伊索寓言》可以長久的流傳而且相當盛行跟廣為人知呢?
我的認為有以下幾點:
1、文字的淺白易懂、且篇幅不長
2、故事的戲劇性
3、單篇的故事角色不多但都具有鮮明的角色特徵
4、明確的道理闡述卻語意深遠
5、用詞的生動,擬人化的大量運用
當然還有許多細節處是我這個門外漢所無法觀察跟言述的,
但我認為《伊索寓言》還是一個很重要的文化資產,也是人類歷史智慧的結晶,
希望對於寓言文化有興趣的人,可以再好好細讀一番《伊索寓言》。